街道改革2.0版!向内涵式延伸~

时间:2020-04-17 07:56

4月16日上午,江北新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,深化街道内涵式改革现场推进会召开。市委常委、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出席会议并讲话,新区领导刘志伟主持。市委编办基层机构编制处处长姜进到会指导。

会前,罗群实地考察了顶山便民服务中心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。在顶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,“窗口能办理哪些服务?”“哪类服务是最受百姓关注?”罗群来到服务窗口前,详细询问办理业务情况。小北获悉,中心于去年10月进行提档升级,推行7个全科窗口,实现一个窗口即可通办就业、社保、民政、残联、卫计等123项业务。自助查档机、社保记录查询打印机、公安自助终端服务机等位于中心的24小时智慧终端服务区,居民用身份证即可解锁开门,实现“24小时”自助服务不打烊。

会上,相关部局围绕今年改革任务汇报工作打算及举措。小北了解到,新区街道改革以强化党的基层组织核心功能为第一导向,不断完善街道“大工委”、社区“大党委”工作机制,在“力量下沉、资源下放、重心下移”上谋篇布局,推动街道社区、驻区单位、行业党建互联互动,实现组织共建、资源共享,持续推进街道“六权”落实,真正做到让街道在新区重大事项中更有“话语权”。

街道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最大动因就是便民服务,如何能够使服务更加便民,是新区一直思考的问题。据了解,目前,新区7个街道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完毕,已经将政务服务网铺设到各个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,并延伸至所有社区便民服务站,同时还梳理明确了近150项可以进驻街道层级的事项清单。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城管、市场监管、人社、民政、公安等各类审批服务事项入驻街道,确保办事群众“只进一扇门,最多跑一次”。

一支队伍管执法,是新区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的重锤措施。据小北了解,目前,新区组建7个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和新材料科技园综合行政执法大队,将217名执法人员及执法辅助人员下沉到街道。同时以顶山街道为试点,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,围绕办公场所设置、执法车辆、组织机构建设、队伍管理规定、执法证件、执法文书、执法标识、执法服装、案件审查等方面实现相对统一,制定街道综合执法大队规范化建设标准。

围绕基层治理“治什么”,网格如何实抓出成效,新区在基础网格上叠加安全监管网、城市治理网、民生服务网、市场监管网等专业网格。打造全科型“一专多能”网格员队伍,统筹管理网格内社会保障、平安稳定、公共服务、社会救助、城乡治理等各方面工作。分片区设立网格党组织,建设“红色堡垒”,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“社会共治圈”。同时,还继续深化“区块链+社会治理”探索及“网格+警格”融合,推动新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取得新突破。

做强社区、做实网格是新区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抓手。小北获悉,目前新区已经优化开发了适配实际工作的城市治理一体化平台,试点街道的人、房、企、物、情等各类数据都已入网呈现,按照固定工作、专项任务、便民代办、上报任务等类型也已划分,对网格内工作进行清单式标准化管理。在任务流转过程中,新区借鉴区块链去中心化理念,在网格内发现问题由网格小组协作处置,实现网格内事件横向协作流转。同时,通过网格代办服务、新区通办等线上服务、老百姓随手拍等事项,让网格更加“亲民”。

罗群表示,目前,新区街道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,主要表现在“多张网向一张网、管理型向服务型、被动型向主动型、提倡共建共治共享”等方向转变,新区着眼于基层治理中难点堵点,集成权责做精街道,集成资源做强社区,集成力量做实网格,不断推动新区街道内涵式改革向纵深发展,不断推进新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,为高质量建设新主城和自贸区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支撑保障。

未来,新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,深刻认识街道内涵式改革的重要性,努力探索构建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。各部局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,支持帮助基层对下沉人员、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,发现和帮助解决相关问题。各街道要用“刚化、固化、优化”方式推进改革,在加快制度体系建设的同时,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,尽快从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转变,特别是在审批服务、综合执法方面,大力推进“一支队伍综合执法”“一个窗口全科服务”。同时要强化“科技化”手段赋能,建立起以数字化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区智慧城市管理体系,用好“区块链+”新技术,加大信息数据共享力度,拓展信息平台融合深度,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。

刘志伟表示,深化街道改革,思想认识的深化是前提,协同配合的深化是重点,贯彻落实的深化是关键,各相关部局要立足改革全局,主动服务街道,加强沟通协调,全力指导和帮助街道各项改革工作打开局面、取得实效。各街道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,主动作为,充分发挥基层主观能动性,创出特色做出成效,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在街道落地生根。

作为街道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主体

街道是改革核心

通过近一年多的改革

每个街道都有自己的特色

跟着小北来了解一下

顶山街道——全力打造顶山综合执法服务队伍

顶山街道改革以综合执法为突破口,不断理顺综合执法大队运转机制和运作模式,逐步确立了“1+4+3”内部架构,即1个综合执法大队、4个科(综合科、公用事业科、安全生产监管科、市场监管科)、3个中队(研创园片区、中央商务区片区、街道建成区),实行“科队分离”,同时明确了“1+3+N”的执法模式,即1个综合执法大队,3项常态化执法事项(城市管理、安全生产、市场监督),以及国土、环保、教卫、民政等N项动态性的执法事项。同时,一网打尽全服务,纵向构建“1+10+N”便民体系,横向推进社会治理网格、综合执法网格、警格“三格归一”,大力组织网格员,多方凝聚“1+X”网格力量。通过网络互联互通,进行网上全域指挥,真正做到社区网格、执法队伍、服务窗口既是信息来源端,也是问题处置端。

泰山街道——双网化治理模式

泰山街道打造出“1+N”网格力量组团、“云平台”集成调度和“家门口”服务等新模式,统筹抓好“网格+网络”双网化治理模式和“家门口”服务品牌打造。依托“云平台”信息系统,加强数据集成和共享应用,自主建立了泰山版大数据库,推进“网格+网络”深度融合,结合“区块链+社会治理”、“智慧小区”试点项目,聚焦居民诉求和扩充便民服务事项清单,在“云平台”开设服务专栏,研发点单式线上服务模块,为居民提供个性化、信息化、便利化的在线服务。在管理同时,配备便民服务,打造红色引领、服务群众、居民议事、五方联动的网格红色驿站,至3月底已建成45个,力争6月底物业小区建设全覆盖。

沿江街道——实、效、质,打造全科社工

沿江街道积极推进审批服务和“全科社工”培养等改革工作。目前,通过竞争上岗、后备干部储备、双向选择等多种方式进行社工队伍重组升级,社工110,依托街道“全科社工实训基地”“四季学堂”等特色载体,突出“靶向培训”“小班教学”“学分管理”,根据“一专多能、一岗多责”的要求,深化全科社工培训“订单式”改革,同时建立一般性管理服务岗类“大全科”和执法、专业技能岗类“小全科”两类岗位。在培养全科社工的同时,还实行“一站式服务”,把全科社工融入服务管理堵点位置,街道政务窗口的工单投诉率同比下降了87.5%;延伸全科服务触角,全科政务搬上互联网、全科政务下沉网格、全科政务横向打通企业的多途径服务,实现全覆盖式的全科服务生态圈。

葛塘街道——提升村级阵地服务能力

葛塘街道属于涉农街道,其将“党群微家”建设在城市化小区、农村村组,将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在村组上,提升村级阵地服务能力,常态联动“区域共建共治”。将“机关党员干部、综合执法队员、社区干部、民警、党员群众志愿者”等一体纳入95个综合网格。同时,编制完成《葛塘街道高频事项办事指南》等手册,梳理群众“办的多、咨询多”的10余个服务事项下移到社区(村)便民服务站,由16名全科社工常态驻点即时办理,提供“一站式服务”。全力打造融“网格化巡查、阳光执法、数字城管、12345”等为一体的社会治理一体化指挥平台,这个平台以葛塘为试点,目前通过“村居吹哨——部门报到”,已累计联动处置280余件案件,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度高、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。

(部分素材来源 | 党群工作部街道 编辑/张艳娟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)